龍泉寺
回溯間,皆是故事
太山在太原西南方向。
舉目瞭望,山巒突兀崢嶸,漫山遍野,蒼翠欲滴,溪泉涌流,叮咚作響,環境幽雅,景色秀麗。
“太山”之名,始見于南朝梁文學家沈約的《宋書》。相傳,五代時有山民“石敢當”,以勇敢稱著于北漢,因而聞名遐邇,就連居住的這座山也跟著出了名,山取“泰山石敢當”的音義,故名太山。
還有一種說法,是相傳太山的山脈遠觀就好似一個大大的“太”字,所以就命名為“太山”。
龍泉寺——
龍泉寺坐落在太山的山腰上,位于太原市西南23公里處。
相傳其原名叫太山寺,只因為當地久日無雨,在當地百姓和官員一起到這里向上天祈雨的時候,發現了汩汩泉水,以為是上天神跡,所以取名為“龍泉”。
在2008年5月,專家經過一個多月的挖掘,在太山的龍泉寺附近挖出一個千年石函,經有關專家發掘證實為唐武周時期佛塔基址,基址下發掘出一座地宮。
地宮內藏有一個石函,石函內套裝有鎏金銅飾木槨、木胎鎏金銅槨、木胎銀槨、金棺,共計五重棺槨。內有聚成堆的顆粒狀物體,應為舍利。
該遺址是佛塔地宮瘞埋(yì mái)舍利的早期實例,也是現存地宮中最早的一例。
出土遺物等級較高,為研究唐代佛教及金銀器等制作工藝提供了實物資料。
2013年5月,龍泉寺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65噸純銅打造了一個仿唐地宮
2018年年底,中國山西太原太山龍泉寺舍利塔復建工程接近完成。
太山景區工程以盛唐建筑風格為主,金星銅工程匠心營造了一個文化厚重、殿閣宏麗、園林深邃的仿古建筑群,完成了仿唐式舍利塔地宮銅裝飾、六角銅亭建設及佛樂臺銅裝飾工程。
01?
仿唐式舍利塔地宮銅裝飾
杭州金星銅工程精心打造的仿唐地宮,地宮內舍利塔,藻井斗拱,墻面壁畫,出入大門,以及佛像等均為銅制,用銅量達65噸。
熠熠燈光之下,處處金碧輝煌。
步入地宮,迎面所見的是臥佛銅像,姿態舒展魁梧,面容神態安祥。
沿著通道前行,腳下地磚,四周壁畫,頭頂藻井吊頂均為銅制,恢弘大氣的萬千佛意從四面八方環繞而來,仿若進入佛國極樂之地。
舍利寶函亭位居地宮中央,是典型唐式建筑風格。
亭高3.1米,長寬1.4米,臺基長寬5.5米。
寶函亭中存放的便是出土的佛骨舍利,珍貴非常。
地宮墻面的精美銅雕壁畫,均來源于佛教故事,吸收了敦煌壁畫風格。
大梵天、帝釋天兩幅壁畫位于舍利寶函亭兩側。
四方為四大天王,即東方持國天王,西方廣目天王,南方增長天王,北方多聞天王。
四方天王旁邊的四幅壁畫來源于《大涅槃禪》,分別為遺教品、應盡還源品、機感荼毗品、圣軀廓潤品。講述佛祖釋迦牟尼最終遺教、入般涅槃、佛身荼毗、分配舍利的過程。
仰頭望去,是精美的銅雕壁畫和藻井。蓮花形狀的吊頂居于中央,四面為飛天造型,外有妙音鳥,作反彈琵琶、振翅欲飛之狀。妙音鳥之外,銜接著八大菩薩的藝術造型,好一派壯麗莊嚴的佛國氣象。
02?
六角銅亭
六角銅亭長寬10米,高15米,為唐式六角亭。
全銅所制,鋼結構內襯體,銅雕外包體的綜合銅雕建筑藝術品。
另外,塔身多處鑲嵌寶珠,光彩奪目。
03?
佛樂銅臺
佛樂銅臺長12.5米,寬10米,為全銅建筑。
臺上鋪設了近130㎡銅地磚,四周圍繞50余米銅欄桿,金碧輝煌,引人駐足。
一分虔誠兩分好奇三分探古
今天的人們瞻仰著這座千年的塔基,同時感受盛唐時代宗教藝術的偉大成就,遙想晉陽古城曾經的富足繁榮。
仿若親歷,實在是美好的人生際遇。